“把群眾最關切最煩心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使人民生活隨著國家發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繼續減少農村貧困人口,加強托幼全程監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民生熱點、焦點、難點,一系列惠民政策令百姓感到溫暖和振奮。
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報告: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
解讀: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人社局局長楊光說,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將在全國范圍內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與缺口進行有效調劑,減輕部分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地區支付壓力,為穩步提高基本養老金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3500元的起征點,是2011年調整后確定的。全國政協委員石文先說,提高個稅起征點,增加專項扣除,意味著充分考慮納稅人家庭構成、生活支出等因素,給予減稅實惠,在推進個稅改革中是非常關鍵的舉措。
全國人大代表閻志表示,推進個稅改革將給群眾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會達到拉動消費升級、調節收入分配等綜合效果。
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
報告: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兒童托育全過程監管,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
解讀:據統計,我國0至6歲的兒童人數超過1億。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迅速,2017年,全國共有幼兒園近25.5萬所,在園幼兒達到4600萬人。然而,入托難、入園難仍是各地面臨的共性問題,托育市場機構總體數量不足,服務管理有待進一步提升。
“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學前教育的內容令人振奮。”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幼兒園園長吳潔秋說,目前我國幼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在中西部地區,幼兒教師配比還較低。學前教育應該是一個開放、公益的事業,如果能讓家長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孩子生活學習狀況,就能給家長一個放心的保障,“這實際上是讓家長、讓社會參與到教育監管中來”。
根據我國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由目前的75%提升至85%。要擴大普惠性資源,公辦和民辦“兩條腿走路”。
此外,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點提出,推進學前教育立法,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加大對辦園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依法保障學前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
著力解決課外負擔重問題
報告: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第二師范學院院長胡仲軍說,課業負擔重是我國教育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不僅影響學生健康成長,也讓家長叫苦不迭。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改變應試教育模式,改變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尊重學生興趣,并規范課外培訓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構建安全的幼教體系,需要政府部門、幼教機構等各方構建閉合的責任鏈,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把責任落實到人。
城鎮調查失業率首次納入預期目標
報告:城鎮調查失業率涵蓋農民工等城鎮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這一指標作為預期目標,以更全面反映就業狀況,更好體現共享發展要求。
解讀:“我國一直采用的登記失業率包括了登記和需要幫助的就業困難群體,是工作記錄產生的數據。調查失業率則是從人口抽樣調查獲得的數據,包括了城鎮常住人口中的失業情況,代表性更強,是從宏觀層面分析經濟發展趨勢和就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說。
中國就業促進會原副會長陳宇表示,城鎮調查失業率的人口數據來自于勞動力調查,主要參照國際勞工組織的失業標準定義失業人口,統計范圍按照常住人口來計算,既包括城鎮本地人,也包括外來的常住人口。“采用國際化標準進行統計,可以用于國家間進行相互比較,方便與國際進行對標。”陳宇說。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勞動力的構成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城鎮調查失業率涵蓋農民工等城鎮常住人口,是對全國就業情況更加科學、合理的掌握,也是對農民工為社會發展所做貢獻的肯定。”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金順勞務派遣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全收說。他期待,未來的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完善,讓農民工群體在城市中獲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擁有更強的融入感和獲得感。
再減貧
1000萬以上
報告: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強化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持,中央財政新增扶貧投入及有關轉移支付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改進考核監督方式。
解讀:為了更好地完成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的目標,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今年要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并將2018年確定為作風建設年。“好的作風才可以保證脫貧攻堅成效。要時時處處體現一個‘實’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實實在在。”劉永富說,這對于完成2018年再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完成280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等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教授劉昕說,5年來,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下一步應繼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克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問題。他表示,目前,扶貧領域還存在一些貪腐和責任落實不力等問題,要進一步加強監督,改進考核方式,讓脫貧工作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表示:“在脫貧攻堅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1000萬的年度減貧目標相比前兩年‘含金量’更高,完成這一目標需要更加精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加40元
報告: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西省委主委史可說,公立醫院的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破除以藥養醫,調整服務價格,合理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要注重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并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過去5年,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萬人次受益。提高財政補助標準,將進一步織密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網。
(文章來源:濟南社保代繳公司)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