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社保服務網(www.023jieyi.com)12月23日訊,【女性延遲退休最新消息:延遲退休釋放8000萬大媽勞動力】近日,有媒體報道說,“延退或釋放8000萬大媽勞動力”,理由是:“截至2014年底,我國50歲至59歲之間的女性人口為8644萬人,因為我國女工人退休年齡為50歲,女干部退休年齡為55歲,假設從中剔除644萬女干部,將有8000萬女性在50歲就面臨退休”,“如果延遲退休至60歲,同時開拓更多的工作崗位,這部分待退休群體將有望成為新增的勞動力”。
在核對了數據和分析了情況后,筆者不得不說,上述說法太離譜。 上述報道中,“截至2014年底,我國50歲至59歲之間的女性人口為8644萬人”是準確的。但正如報道所說,這是中國“全部”50~59歲女性的人數。其中既包括有退休資格、因而有可能受延退影響的城鎮職工和少量農民工,又包括根本處于養老保險范圍外的農民以及因種種原因沒有繳或沒有繳足養老保險、因而根本談不上退休領養老金的絕大多數農民工。 與退休無關的鄉村大媽勞動力有多少?筆者的估算如下: 第一步,根據來自中國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數據,2006年,中國農村戶口的41~50歲女性從業人員為5584萬人。 第二步,2014年,上述農村女勞動力的年齡是49~58歲,比“50歲至59歲”要小一歲。2006年,中國農村戶口的51~60歲女性從業人員為4081萬人,這意味著小一歲造成的差額可能是多算了150萬人。 第三步,按照《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14年中國27395萬農民工中,女性占33.0%,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17.1%,參加養老保險的占16.7%。假設50歲以上農民工中,女性的比率和參加養老保險的比率均相當于全體農民工的平均數(這是明顯偏高的估計),受到延退影響的50歲以上女性農民工也只有258萬。 第四步,再考慮2006~2014年間,上述農村戶口的41~50歲女性從業人員中,因死亡、重度殘疾等因素而減少的勞動力,從前三步計算的結果中再扣除5%。 筆者因此得出的結論是,上述媒體報道所提到的8000萬女性勞動力中,至少有4917萬是沒有退休待遇的鄉村大媽。既然沒有退休待遇,那么,無論50歲后工作還是不工作,這些鄉村大媽的選擇都不會受到延退的影響。 另外一個影響大媽勞動力的因素是照顧孫輩。30年前,中國城鎮企業多數有托兒所,女工休完56天產假上班時,就可順路將孩子送到托兒所去;那時奶奶或外婆給子女看孩子,屬于錦上添花?,F在,中國已經基本沒有托兒所,幼兒園只收3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子女休完產假要上班,3歲以下的孫輩或由奶奶外婆照看,或請保姆照看,再由奶奶外婆看著保姆。如果奶奶外婆一定要工作,子女就只能推遲生育。 按照一家生2個孩子、1個孩子需照看3年計算——實際孩子上了幼兒園或小學,如果子女不是朝九晚五,奶奶外婆還得負責接送孩子——那么50~59歲女工辭職照看孫輩的時間平均為3年。8000萬非女干部的女性,減去4900萬的農村戶口女性,剩下3100萬人中,再從延遲10年退休中扣除3年必不可少的照顧孫輩時間——相當于減少930萬。 由此得出的結果是,大媽勞動力退休時間從50歲延遲到60歲,最后能釋放的勞動力不到2200萬,只相當于“釋放8000萬”說法的1/4。 (文章來源:濟南社保代繳公司)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