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認為,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解決養老保險問題,需要綜合施策。要加快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進度,加大養老金保值增值工作力度,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之上,實現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1月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發布。報告指出,2018年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5個人就有1個人不繳費,而到2022年則幾乎變成每4個人就有1個人不繳費;2018年全國將由超過2個繳費者來贍養1個退休者,而到2022年則需要不到2個繳費者贍養1個退休者。
據人社部透露,截至目前,已有9個省份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了委托投資合同,委托投資金額達4300億元。下一步,西藏、甘肅、浙江、江蘇也打算委托投資運營,預計可增加投資金額約1500億元。但是養老金目前的投資收益率不到5%。
養老是世界各國都要面對的重大問題,美國、日本、中國等眾多國家都面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形勢。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由于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養老問題更顯突出,特別是在養老金缺口填補和保值增值方面,壓力較大。
因此,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解決養老保險問題,需要綜合施策。
首先,要推動深化改革,讓國有資本增值收益穩定地補充到養老保險資金中去,以解決歷史欠賬問題。目前養老金存在的缺口,一個根源就是當年國企改制時,對那些職工記賬視同繳費,這固然減緩了建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阻力,卻帶來了“上一代人造成的養老金缺口要后代人提高養老保險費率來彌補”的歷史難題。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務院去年11月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并已在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就是要從根源上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期待在總結試點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該制度能盡快在更大范圍內向縱深推廣。
其次,要加大養老金保值增值工作力度,擴展資金來源渠道,壯大資金規模,通過委托國務院確定的部門進行專業化理財投資,讓沉睡的資金動起來,在保值基礎上實現增值。與此同時,加快推進綜合改革,比如推行全國統籌、養老人口的精細化管理等,防止養老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跑冒滴漏。
最后,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之上。要通過各項改革措施,包括健全養老保險體系、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等,讓老人們在晚年快樂生活、快樂消費,并通過老人們的消費帶動養老產業的穩步發展,進而推動經濟健康發展,促進財政收入持續增長,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讓政府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養老保險體系中去,這對于解決養老保險問題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文章來源:濟南社保代繳公司)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