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九三學社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交一篇題為《關于完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制度性保障的建議》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
《提案》指出,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仍面臨一些制度性問題,包括住房公積金制度不完善、缺乏與“住有所居”相適應的考核指標體系、房地產市場信息相關制度不完善等。
譬如,住房公積金制度不完善方面,《提案》分析指出,“一方面,區域間不均衡。封閉運作、屬地管理使不同城市間公積金使用幅度不一,如北京、天津等地,公積金個貸率、運用率、使用率大致在70%至90%,而寧夏、甘肅、青海等西部省區僅30%至40%;武漢2015年住房公積金使用率達105.45%,前后三次融資補充住房公積金,而鶴崗、平頂山和東營等地使用率不足50%。另一方面,個體間不公平,‘嫌貧愛富”“嫌農愛城’。如許多中低收入群體由于預算約束‘只繳不貸’,高收入群體購買能力強反而更易獲得貸款,形成逆向補貼;稅前繳納使參繳者收入高反而納稅負擔減輕。一些單位繳納公積金按標準‘就高不就低’,變相為職工漲工資,而‘守規矩’或是‘效益差’的單位,則嚴格遵守規定,甚至是‘象征性繳納’。廣大農村務工者、進城落戶者甚至‘不知道住房公積金’。此外,隨著現有住房公積金資金規模不斷擴大,產生分散化經營、投資不當、資金大量沉淀以及缺乏專業性等金融問題。相關條例和政策雖然短期內極大緩解了這些問題,但仍未從根本上滿足資金流動性和保值增值的要求,易使財富浪費、職工受損。”
為此,九三學社在上述《提案》中建議進一步推動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一是加強住房公積金統籌使用。短期先從省級統籌開始,統一決策機制、管理機構、政策規范、資金核算、信息系統;長期應打破分割運營,弱化地域、城鄉差異,整合全國資源、提高配置效率,增強住房公積金流動性。二是堅持普惠性、互助性,利用公積金金融平臺加快建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機構,必要時可由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參與市場運作。與公積金制度改革同步,加快建立與房屋租賃相適應的中長期金融支持機制。三是完善全口徑計繳和專業化運營。條件具備后可以考慮向‘中央公積金制度’發展,逐步實現住房公積金與養老、醫療、失業等其他社會保障項目銜接,形成統籌協調、高效運作的社保體系。
(文章編輯:濟南公積金代繳公司)
|
------------------------------------------分隔線------------------------------------------